形态描述
形态特征
多营养体期:前泳钟体长5.2—5.5mm。表面有5条纵棱在顶端汇合,泳囊宽大。几乎占据整个泳钟体,囊顶钝圆,泳囊口无背、侧齿。口板分2叶,比拟细浅室水母口板高。约为体囊长度的1/2,干室比拟细浅室水母干室深,顶端有一条细条状体囊,其长度约为泳囊长的1/4 (图61)。
后泳钟体未发现。
多营养体期:前泳钟体长5.2—5.5mm。表面有5条纵棱在顶端汇合,泳囊宽大。几乎占据整个泳钟体,囊顶钝圆,泳囊口无背、侧齿。口板分2叶,比拟细浅室水母口板高。约为体囊长度的1/2,干室比拟细浅室水母干室深,顶端有一条细条状体囊,其长度约为泳囊长的1/4 (图61)。
后泳钟体未发现。
生物学
生活习性 南海主要栖息于200m上层。夏季出现在南海北部陆架内外海区以及东沙群岛周围海区。
国外分布
其它信息
采集地点 浙江南部,1959年11月,陈伟等;东海(125°00′E—28°50′N),1978年6月,高尚武等;东海(124°40′E—26°47′N),1982年12月,王克等;海南岛东部,1959年12月,于启成等;海南岛,1963年10月,许振祖等;东沙群岛,1980年6月,陈清潮等。